工作系列 – 如何量化自己的工作?掌握工作時間的方法

by rice0315
646 views

在專案管理的步調之中,很重要的就是時間。

專案管理重點在於你有多少資源、時間、事情要完成,當這三個重要因素排列組合後,就可以很精確地回答:這件事我做不做得完、能不能做到預期的程度、我需要多少人力等等。

很常遇到情況是:我不知道我做這件事需要花多久?或是我不知道有多少事情要做。

我不知道有多少事要做

當你遇到這樣的情況時,你會怎麼做呢?

這個時候通常我會扮演一個引導的角色,我有一個User Story,我希望呈現給使用者的樣子,針對這個模樣,可以展開成一個藍圖。例如:身為一個使用者,我希望可以在XX平台上可以買到XX商品,並且送到我家。

這個時候的展開方式就可以是以我們在網路購物的經驗,我需要有一個網站,可以瀏覽商品、可以登入會員、可以支付,可以查看訂單、配送狀況,以及有問題時的客戶服務。

沒有網路購物的經驗的人可能會比較難想像,那用一個比較生活化的例子:我想和朋友去台南玩三天兩夜

展開方式就會是:去台南的方式、在台南的交通工具,住宿,景點,台南的天氣、需要打包的行李等。

其實這種展開的方式在我們日常生活非常常出現,我們已經常常在做這樣的練習。

當然也有很多人是說走就走派的,這個時候就是不太會管到底有多少事要做,總之先行動就對了 。這也是一種方式,但相對承擔的風險會再更大一點,如果是在生活中可以理解成為驚喜,但在工作上的話還是會希望驚喜少一點,讓更多人放心。

或是日常維運一個系統的狀態來看,我的目標是希望一個平台穩定運行,而穩定運行的狀態可能是透過許許多多個日常檢核堆疊起來的。

可以去檢視這個系統對於使用者的接觸點在什麼時候,在這些接觸點的時候平台的表現是否正常穩定。這裡指的使用者不只是2C端,也有可能是2B端的營運人員。

確定例行報表的派送,營運狀況,銷量數字、實際數字的正確性,資訊流的正確性等等。

有什麼是可以優化,讓使用者對這個平台的信任度可以更高,體驗可以更佳。去條列式列出所有項目,把自己當作是使用者,會關注於這個平台的哪個部分,去了解所有角度的人對於平台的期待。

我不知道做這些事要花多少時間

這個也是我很常聽到的一個問題,無法衡量執行所需的時間。無法衡量可能有幾個原因,需求不夠明確、範圍不夠清晰、沒有實作的經驗、參考太少等等,

這個時候會很建議大家:有意識的去觀察自己日常在工作項目上花費的時間。

例如:我整理一份簡報、我規劃一個功能

每天開始之前寫下今天必須完成的待辦事項,開始一項與完成一項後,注意花費在這個項目上的時間。久而久之,會更了解自己擅長什麼項目、不擅長什麼項目。讓每一次花費時間都成為經驗,對所有人來說,時間是有限的,只會越來越少。所以可以掌控自己使用時間的能力,更能掌握自己的產出,更能掌控自己的工作/生活。

再往下後,我們就可以針對每日需要完成的項目寫上我預計要完成的時間,這個預計要完成的時間就是我的觀察結果,我的經驗累積。

對我來說,越能掌握自己運用時間的方法,則可以感到越自由。我有一句生活規則一直放在心裡,也寫出來與大家分享

你不掌握你的時間,就等別人掌握你的時間

將這一段時間的心得整理出來,讓身邊的你們也可以收下它。

看看我其他文章

0 comment
0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