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系列-做出0到1的產品,我所學習到的

by rice0315
503 views

2022第一季尾端,我們團隊上線了一個產品

雖然說是產品,但感覺比較像是一個企業的新創團隊,所創造出的一個新的服務模式。對於我來說,我沒有經歷過市場調研、競品分析,從最初的願景落到User Story,再落成規格、可執行的、可驗收的成果。

也因為各種因素,包含溝通、時間、範疇等所有專案會遇到的難處,讓這個服務最終延遲了4個月上線。還好他還是上線了,也在上線的過程中學習到很多,把一些心得記錄在這裡,希望未來回來看的時候,我們可以更成長茁壯。

我們從未面對真的使用者,我們也絕非使用者

千萬別假裝是使用者,想想這個產品上線之前,礙於時間的關係,我們總是在最後才面對用戶。

上線後得到了很多真實的使用者心聲,且這次是一次上線三個平台,三種不同的用戶模樣。這三種用戶,和面對公司內的利害關係人,產品要做到的程度的拿捏,確實是一個考驗。

想想也是,那些我們關在辦公室裡幾個人討論出來的小貼心,和那些因為我們熟知流程而忽略了易用易懂的原則,而創造出需要「想一下」才懂的行為和動作,無形的建立了產品與使用者的距離。

而產品經理的角色,應該要堅持、爭取的去面對用戶,去理解、保持開放、和好奇心。

也希望不要再被時間困住了,創造出快的產品,但不是易用的產品,這個可能也不是大家想要的。

不符合預期,而什麼是預期?如何管理與預期之間的落差

而在這次上線的過程,得到的反饋則是負面評論大於讚美。跟XXX比起來真的是很難用,不懂為什麼要做這個,有這樣的流程。

最常聽到的就是「XX功能本來救應該要….」,「你們是專業的工作者,但怎麼沒會想到這個…」。

通常在這樣的語句發生的同時,我們都已無法還原建置系統的當下的時空背景,無法替當時的自己回頭檢視「啊,原來當時的想法是這樣啊。」以以往的專案經驗,在面對如果是甲方的時候,乙方通常會習慣勤留紀錄,為確保彼此的共識,確保降低需求與系統的落差,做出如期如質的專案。

但在自己公司體系內呢?可能長官一句話、可能非做不可的時候,我想能做到的就會是很依賴於所有事前的溝通,拼命地達成共識。當然,還有一定的信任度問題了。

用淺顯易懂的方式溝通,將一切建立在客觀事實的基礎上,所有的決策都是有來源的,如果有數據就更好。

那關於比較,前面提到這是一個從0到1的產品,拿小蝦米去比大鯨魚本身就是不對等的事情,但有夢最美,一定會有個業務幾句。當我們眼前看著80分的東西,即便我們用了120分的努力在很短的時間內從0創造出60,老闆會在意的,就是為什麼不是80分,甚至更高。

但不是做不到的,對吧。最簡單的說法是需要時間。

相信只要有足夠的時間,這些用了120分的努力的我們,絕對是可以做出超過80分的。在這樣的情況下,需要去溝通的就是不段的取捨了。

所以如何管理預期上的落差就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在我的經驗中有以下幾個方法

  • 每次的討論透過畫面、紙筆輔助,避免空口談流程
  • 對每一件事多一點好奇,理解需求端的想法根本。例如:從哪裡看到這樣的想法的、在什麼情境下有了這樣的想法?是遇到了什麼問題想要解決嗎?
  • 產出易懂清楚的規格文件,讓所有人對這個產品的理解在同一個水平線上。橫向溝通是必備的!多去跟各單位了解,雖然這樣可能會收很多需求回來,對焦預期值與現況更是重要的。
  • 多溝通、多溝通、多溝通。

系統是人創造出來的,他沒有應該要有什麼。

最後,想說的是系統是人創造出來的,他是一個機器,一個運算機器。你沒有定義他的,他不會自己產生。

這個概念會給我們幾個想法,常聽到人們說:「業務流程就是這樣,所以系統也應該要這樣。」但系統不會懂業務流程,中間需要有好幾個角色、定義它、執行它,去符合所謂的業務流程。這也是我們平常在做的工作。

需求沒說的,系統不知道。也會在這樣的落差下,創造出所謂的「爛」系統。但系統沒有不對,是前面溝通的過程、人們所謂的應該,而產生的落差造成的結論。

反之,bug也因為這樣,一定有一個邏輯。他不會突然產生,總是會有跡可循。在解bug的過程中某種程度也是在考驗自己對系統的熟悉度。如果能重現、能有一個邏輯,那工程師就好解決了。

一點點心得分享給大家,這個文章也放在我的檔案夾裡好久了,希望有機會看到人,可以分享你的心得給我喔!

逛逛我其他的文章

1 comment
1

You may also like

1 comment

小強 2022 年 6 月 29 日 - 11:08 上午

很有感,沒有圖像化理念,很難將口頭的討論實現出來。每個人對於每句話的理解和想像,時常因為個人解讀的差異而產生不同的成效。團隊間的溝通與共識,都需要圖文相符的會議紀錄,才能替每個決定留下所謂的‘有跡可循’,並能讓每個人至少能透過這些紀錄得到形式上的共識,分享給你^^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