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碰巧的遇到幾個朋友,都問我一樣的問題:如果我手上有很多事情、很瑣碎,我可以怎麼樣安排,在聽到這樣的問題的時候腦中立刻浮現出甘特圖的畫面。也趁這個機會把整理甘特圖的方法寫出來分享囉!
什麼是甘特圖
甘特圖(Gantt Chart)為1910年由亨利.甘特(Henry Laurence Gantt)提出,經常於專案管理使用,可以清楚了解每項任務的開始時間、所需時間及結束日期。橫軸代表著時間;縱軸代表著每個項目及任務;而各項線條長短則代表著各任務開始與結束時間。最主要追蹤著每個任務項目的進度,多能利用其他生產力工具額外增加資訊,例如每個任務間的關係、每個任務目前進度與狀況、使用了甚麼資源、是否遇到延宕或問題等。
以上引用自:https://blog.104.com.tw/project-management-gantt-chart-and-templates/
我要怎麼開始整理甘特圖?
Step1:先列清單
我手上到底有多少任務要完成?
以搬家舉例,在搬家前我可能需要先找好搬家公司、打包家裡物品,如果有需要大型回收的需要聯絡清運公司、新家的水電是否都OK、傢具是否都到位、有沒有哪些是要搬進去前就買好的。
這時候要注意的是每一個任務之間相依性,像是找搬家公司時他會詢問家裡的物品有多少,採買傢具時會有一段等待時間等,這些都是必須一起考量的。如果任務之間有相依性,可以多用一個欄位註記、或是依照任務先後作為排序。
Step2:這些任務會用到的是什麼資源?
這裡指的資源泛指時間、人、物品等,都是資源。
例如我們是邊上班邊處理搬家的事情,若下班時間有聚餐則當天可能沒辦法打包行李。那這樣就是沒有時間的資源,需要特別註記。
或是聯繫廠商、找傢俱等等都是需要再沒上班的時候執行,那這樣就會是用到每個人的週末資源。
Step3:這些任務必須要完成的時間點?他的優先序是什麼?
有沒有什麼是不可改變的時間點,例如房子租約就是到3月底,3月底必須搬好家。或是4月會出國一趟,等等已經先定好的時間點。或是買沙發需要等2個月等等,這些時間點可能比較難被改變,所以我們可能要調整任務的優先序才能順利完成。
將一切可視化
可視化是所有整理的起點,把手上的清單、資源、時間等,通通攤開在一張紙上,在這樣一目了然的情況下,更有助於思考是否有遺漏的項目,或是在決定先做哪一件事情的時候,避免因為資訊不足選擇錯誤。
可視化的工具:以線上工具來說,微軟本身就提供Excel甘特圖的範本,可以試著把以上整理出來的清單填上,練習看看。
https://create.microsoft.com/en-us/templates/gantt-charts
甘特圖只是第一步,持續回顧與更新才是實現整理的重點
整理好甘特圖,一切看起來很美好。就像我們做好計畫迫不及待想要去實現一樣。但是甘特圖很重要的一個重點是持續的回顧與更新。
計畫永遠感不上變化,這句話大家耳熟能詳,但不代表計劃是無用的,計畫需要隨著變化更新,才能在隨時都能知道:「我每次遇到的改變對我的計劃的影響」。
在專案管理的角度上,最常遇到的問題是遇到變動的時候的影響範圍,我們如何一眼看出現在這個變動會影響後續專案有多少。而在生活事務的管理上,也可以透過這個方式看出:下個周末要去吃飯,除了既有的行程我有沒有預計要完成的項目。
或者透過甘特圖沒有辦法一眼看到全貌的時候,那可以回頭檢視在哪個步驟我們遺漏掉了,再次得重新開始整理。
開始試試看吧!當你開始著手整理,並且完成一張甘特圖的時候,應該會有一些成就感。當然也會遇到卡關或是一些小困難,如果有遇到各種困難或卡關,都是可以詢問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