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講述時間的書,但卻不是在講高生產力或是我們要怎麼運用時間等方法。而是探討時間與我們人的關係。從書名人生4千個禮拜可以理解:將時間之於人的一生,其實也是僅僅4千個禮拜而已。那我們何必執著那麼多呢?
當你活到80歲,你的人生就是4千個禮拜。
所以首先,我們要接受人生的時間有限
接受人生時間有限的意思就是在你安排一天行程時,心中明白絕不可能有時間做自己想做或別人要你做的每一件事。因此你至少能在做不到的時候,不再責怪自己。
所以你要選擇,要學著以清醒的頭腦決定要專心做哪些事,哪些則不去管。基本上你必然會錯過某些事,錯過其實不是問題,錯過反而讓我們的選擇更有意義。
你可以停止相信,只要塞進更多事情,就能解決忙碌不堪的問題。
我們徒勞無功的嘗試「做完每件事」,但這其實再以另一種方式,嘗試逃避該如何運用有限時間的責任,因為如果真的能每一件事都做,就永遠不必在幾個互斥的可能性中挑出一個。
罐子裡裝石頭的寓言故事
書中提到一個我們很常聽到的寓言故事,有大石頭、小石子、一袋沙子和一個玻璃罐,我們被教學要先放進大石頭,接著是小石頭,最後才倒沙。提醒著我們要先做最重要的事情。
但跳脫這個故事本身,我們要先學會分辨什麼是大石頭,和永遠太多太多的大石頭。我們要怎麼樣的篩選?
- 先支付你自己:唯一能確保你真的會去做的方法,就是今天就做一點,不論時間多管都沒關係。接著承受後果
- 限制進行中的活動:嚴格規定自己在同一時間能做的事情數量。建議不要超過三件事
- 抗拒重要性中等的誘惑:在一個有太多大石頭的事件,害你有限的人生以失敗告終,那就是吸引力中等的大石頭。
我們也常常會逃避自己本身的侷限,我們擔心結果不如我們預期,不屈於現實與理想的落差。
在現實的世界,我們無法事事掌控,不可能期望事情會符合我們的完美主義標準,總會因為某種緣故,讓我們創造的事物不完美。
原本就不可能做得夠好,那不如就著手進行吧。
關於分心與注意力
當你的注意力日復一日被你不曾想要關注的事拉走,那麼不論你多想善用有限的時間,全是空談。
注意力就是生活:你活著的體驗,就是你付出注意力的每一件事的總和。每一刻抓住你注意力的東西,就是你活過的人生。過去無從掌控,未來無從預知,我們應該把注意力擺在唯一真正歸我們管的那段時間,也就是這一刻:「此時此刻」。
人生只不過是一連串的現在,然後死亡
你越是努力好好利用時間,你在過每一天的時候,就會感覺每一天是某種必須「過完」的東西,以求達到更寧靜、美好的未來,我們常常會覺得現在的努力是為了未來更好的生活,但未來似乎從來不曾到來。
我們應該試著在做每一件事的時候,帶著敬畏之心,彷彿這是最後一次,這一刻抵達之後,你再也無法再次碰到這一刻。
湯瑪斯・沃爾夫:「我們能永有的全部人生,就在那些時刻裡:我們無法逃離,也無法掩蓋。」
如果你願意忍受無知帶來的不安,解決方法通常會自己冒出來
在匆忙的世界裡,掌握這個世界的方法,將是有能力抵抗急就章的衝動,該花多久時間就花多久時間。你得以做真正重要的事,並從「做」中獲得滿足感,而不是一切等以後再說。
當你清楚意識到自身的極限,你將獲得最不流行、但或許最重要的超能力:耐心
耐心的三個原則
- 讓自己喜歡遇上問題:生活只是處理一個又一個問題的過程而已
- 聚沙成塔:每天分配一點時間,分配的時間到了之後,願意停下來
- 原創性通常位於非原創性遙遠的另一頭:唯有先耐心走過眾人走過的路,才有可能接觸到更豐富的獨特型態。
最後,作者想要醒我們的是
你自己的人生在無邊無際的無垠光陰中,在現在與未來構成的浩瀚宇宙裡,一閃即逝的一抹光中非常小的一個點,只有針尖那麼大。當事情看似多到承受不了時,只要你願意稍微跳脫,想起你在宇宙裡根本什麼都不是,還有什麼比這個更令人安心?
珍惜人生數千個禮拜這集珍貴禮物的方式,並不是下定決心「做了不起的事」,正好相反,你要拒絕把這數千個禮拜,和抽象、要求過高的傑出標準綁在一起,要不然這數千個禮拜永遠顯得不足。
結語
這本書給我的收穫太多了,在現代的生活之中,我一直都把時間當作資源的一種,是我的工具、是我可以買賣的事物。對於停下來的自己感到焦慮,好像這樣的我就沒有好好利用時間,沒有有效的產出。
作者的角度完全翻轉了我的想法,我開始更在意此時此刻,開始認真休閒、放鬆在嗜好上。開始不對每一分每一秒的使用計較,打開自己的感官,注意在每一個當下。
也期許自己放大自己的好奇心,期待每一件事情的結果,而不是希望他符合預期,保持韌性。
博客來連結: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14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