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gwei|啟發你的生活
  • 首頁
  • 備婚日記
  • 媽媽日記
  • 閱讀筆記
  • 課程心得
  • 生活分享
Category:

生活分享

生活分享

工作系列-我是如何進入專案管理這個領域的

by rice0315 2022 年 3 月 9 日

自從專案管理成為我的職業的時候,我發現一時之間會很難跟身邊的家人、朋友說明我的工作內容。通常專案管理也會著重於什麼類型的「專案」,所以最一開始我在一間網站設計公司的時候,當我在說我是在做網站的時候,下一句就是會被問:原來你是網站設計、還是你是工程師?

當我回答,我都不是,但是我是規劃讓這個網站在客戶需要的時間誕生的人。就會換來親朋好友的滿頭問號了。

消失的專案管理

一直到現在,專案管理仍然是在我身邊的朋友中,相對陌生的職業類型。但對我來說,他卻是時時刻刻的存在我們的生活之中。

舉一個例子,像是當你與你的另一半說出「我們準備要結婚了。」到婚禮當天結束,這個中間就是一個完整的專案。讓婚禮的每一件事情如預期般地發生、打造完美的婚禮,這個就是專案管理。像是當你與你的朋友說「我們去日本五天四夜吧!」,這也是一個專案。到這裡可以理解專案是無所不在的吧!

而我在很早的時候就意識到,其實專案就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我也非常有興趣處理這些大小事,才找到對應的職業。我永遠都是第一個舉手要規劃大大小小旅行的人,在學期間也是主辦活動的時間跟上課差不多(?),當時的我想像中就是我的熱血和不怕麻煩,也是這樣的狀態漸漸讓我期待自己把這樣對專案的熱情套用在我的職涯之中。

但當我什麼專案管理經驗都沒有的時候,我是怎麼進入這個領域的呢?

當時的我約莫工作了三年多,那段時間什麼樣的內容都做過,門市、客服、出貨、協助會計、業務等等的,是一個很溫馨並且歡樂的工作,但每每有一空檔思考的時候,就會覺得這些好像都不是我要的。就是跟我想前進的方向不太一樣。

所以我開始回想,我可能最擅長的是規劃、是讓一切事情照著我的安排發生、並且完成。對我來說我最常使用這些技能的時候反而是在生活上。所以我開始找尋:「有沒有這樣的工作內容?」這個時候是我第一次認識PM這個職位。

但在我為我的目標前進的時候,想到面試時我總不能說喔我規劃了我生活上的幾百場旅行,我幫我的好友辦了一場完美的婚禮…,可能相對在職場上會行不通的。

我試著把我已經有的工作經驗專案化,可以回想:「有沒有在工作上是你讓這件事發生並且完成的?」當然,也不是每一次都行得通,我也是碰壁了好一段時間,才開始了我的專案管理之路。

但其實到後來才知道很多的專案管理夥伴,都是先進入這樣的職位,才開始深耕相關的技能。畢竟也真的很少很少大學課程在教你這些吧。

Photo by Kelly Sikkema on Unsplash

現在的我也是一位小小的專案管理菜鳥,我還是很喜歡讓事情發生的成就感。運用我們手上所擁有的,去挑戰任務、去完成目標的時候,和團隊的那種共同奮鬥感,真的讓我非常難忘。

當然這些過程也不會只有歡樂,一定有痛苦、意見不同、無力感等等,也是無數的被時間追趕的日子,這些都是累積也都是養分,畢竟能有這些機會成就這些事情,某種程度上也是小小的自我實現吧!

  • 如何做年終報告-思維模式的建立
  • 媽媽日記-新北土城托嬰中心參觀筆記
  • 2023年回顧,我獲得很多重新開始的一年
  • 「讀書筆記」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
  • 生活與工作都需要的-總結與回顧好處?
2022 年 3 月 9 日 0 comment
2 FacebookEmail
生活分享

在練習和「我不夠好」這個感覺和平共處的日子裡

by rice0315 2022 年 2 月 14 日

我(曾經)是一個常常覺得自己「不夠好」的人。與其說是不夠好,有一個可能是我時常在追逐任何更好的機會。

我需要時時刻刻都知道:喔,我這裡做得很好,所以我可以繼續;我這裡可能還可以怎麼調整,讓自己更好。並且也會非常的在意對於自己的產出和完成的項目或是選擇,都期待會有回饋讓我知道方向對不對。

很少很少的時候,在面對關於我的事情的時候,可以一眼就看出這樣很好。

我很早就知道自己有這樣的狀態,而我也練習著跟這樣的自己和平共處著,經過了幾年的時間後,我得到了一些練習的方法,也想與你們分享。

Photo by Aditya Saxena on Unsplash

1.「你已經很棒了。」練習

每天早上起床照鏡子的那一刻,我會對自己說,今天的我很棒,會是美好的一天。

睡前照鏡子的那一刻,我會對自己說,今天的我辛苦了,我做得很棒,我很努力並且做得很好。

並且給自己一個笑容,讓自己帶著這樣心情睡去。和自己對話是有魔法的,當我們以為我們度過了一個平凡無奇的一天,但更多的是我們又多做了一天的努力。當我們在抱怨今天的種種不順利,但更多的是這麼多的不順利我們都度過了,並且還有力氣抱怨代表我們有撐下去,很棒了。

所以試著練習對自己說:「謝謝,你已經很棒了。」

2.只跟自己比較練習

有沒有發現不夠好這三個字是「不夠」與「好」組成的,而什麼是「不夠」,什麼又是「好」,這是可以去定義他的。常常聽到覺得自己不夠好的人會說:「沒有人說我好,我就是不夠好!」「別人都稱讚他,不稱讚我,一定是我不夠好!」像是這樣的狀態,我們就把不夠與好建立在別人給予的回饋上。我與誰比較所以顯得不夠?因為那樣是好所以我這樣是不好?

試著把專注力拉回到自己身上,讓所謂的夠與不夠不是建立在他人的評論上,而是建立在對自己的認識上。有一個可能是:「雖然沒有人說我好,但我知道,我這樣就足夠了。」我們要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要達到什麼樣的程度,應該要由最了解自己的我去定義。

或是,理解自己的能力,今天的自己可以做到這樣的程度,已經比昨天的自己有往目標更靠近一點,已經足夠了。這樣也是一個理解足夠的方式。

了解什麼是對自己來說是足夠的,是一個很重要的練習。

Photo by Alex Alvarez on Unsplash

3.判斷哪些是自己可以控制的事情,哪些不是。

當我們從小孩長大成人,世界變得更自由的時候,相對的我們可以控制的範圍就變得更少了。小的時候想要好的成績,只要把考試範圍的書讀到極致就可以達到。長大後想要做好一件事,常常追求的是一個天時地利人和,而非我們自身的努力而已。這個時候有一些人會很驚慌,不知道該怎麼做才好了,很需要像老師一樣的角色跟我們說:「這次考第幾頁到第幾頁,XX是重點。」我們只要做好這個範圍的就好了。

出社會之後,就算認真準備面試也不一定會找到好個工作,找到好的工作不一定有好的同事、好主管、甚至公司賺錢賠錢都非我們一己之力可以掌控的。所以我們很需要去分辨:哪些是我可以控制的事情,而哪些不是。

會這麼說的原因是因為,可能會有人因為一直面試卻找不到工作歸咎到「我不夠好」,把公司裁員資遣自己歸咎於「我不夠好」,但這些可能並非都是自己可以全盤控制結果的事情,如果就這樣下結論可能也太冤枉自己了!

所以了解自己可以掌控的範圍,在範圍內施力,並且判斷就是減少誤會自己不夠好的方法。

4.試著寫日記

寫日記很像小時候做的事情吧,但卻很有用。書寫的過程中把自己的感受好像有一個出口,可以被安放著。更重要的是過一段時間再回來看當時的日記的時候,其實會發現自己在不知不覺的時候已經變得不一樣了。可能當時會因為一些事情氣餒,在回顧的時候已經覺得沒什麼了,好像自己更堅強了點,釋懷了一點。藉此紀錄自己的成長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Photo by Joshua Earle on Unsplash

雖然會說出「我不夠好」的人,常常會給人一種自卑、負面的形象,但另一個可能是其實是這樣的我們有很好的自省能力,我們對自己的要求有一定的標準,但也千萬要記得,在省視自己的過程中,也要適時的把自己的內心好好安撫好。謝謝自己的努力,謝謝自己已經比昨天的自己更進一步了,謝謝自己做的已經足夠了,下次可以再怎麼樣,這次已經很棒了。

我也還在練習的路上,還好自己有找到一點練習的方法,能夠跟這樣的自己和平相處,我覺得很棒!

2022 年 2 月 14 日 1 comment
1 FacebookEmail
生活分享

在2021年的最後一天,寫給2021年的自己

by rice0315 2021 年 12 月 31 日

謝謝你,這是一個很不容易的一年。

無論是大環境的不容易,還是自身心態上調整的不容易,但很好的是你都度過了,而且,你做得很棒。

想給自己這一個年下一個註解,那我想應該是「改變」。

從2019年換了工作以後,在這兩年之間持續地當著工作狂,我不是在上班,就是在上班的路上。這兩年間請假不超過3天,其中兩天還是為了訂婚結婚各請一天,我瘋狂地加班,加到加班費堪比年終獎金還多,不分平假日的回覆著訊息,這段時間的我其實不為什麼,只因為我在這份工作領域內太多、太多東西可以學,太多未知了。我都好想搞懂,好想學會,好想趕快幫上大家的忙。

當這樣的狀況持續到2021,過年前的兩週再度因為客戶的活動瘋狂加班的時候,我突然覺得好累了,忽然覺得這些事對我來說意義已經不是那麼重要了。「我現在想要的是時間」我腦中浮出這個想法的時候,我就知道我該休息了。

而在為自己爭取休息的時間之過程得到太多的不諒解、慰留、質疑等等,這個過程其實很像要分手的情侶分不掉的感覺,才在訴說你對他的重要性。但還好我很清楚的知道我要的是什麼,所以我按下暫停鍵。

在暫停的過程中,我漸漸的開始找回自己,我得到時間之後我覺得我整個人都釋放了,我渴望吸收新的知識,我迫不及待想要創造新的事物,所以我開始畫畫、我開始閱讀、我開始整理文章,讓我的腦袋進入重新運轉,換掉之前日復一日都在解決緊急狀況的思考模式。

關於畫畫

畫畫讓我從心之所向,手握著apple pencil不停的下筆、擦掉、重來,我在畫畫的過程中都在跟自己對話,思考著這些色彩與我之間的關係、我現在會畫出這個顏色代表什麼,這樣是好看的嗎,是我要的嗎,不停的不停地讓自己不只有一個答案,讓自己創造出屬於我自己的答案,這個過程是「只要我覺得好就是好」的訓練,我不用對誰負責,我沒有一定要做到什麼程度,當我說好,這一切就是完成。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A day off|休日小島 (@adayoff.island)

2021年底還嘗試首次的孔版印刷,將插畫做成實體明信片的過程真的太感人了

還產出了多組貼圖和主題,這一切的過程回想起來怎麼有點不可思議:https://store.line.me/themeshop/author/3964997/zh-Hant

關於閱讀

但閱讀不一樣,閱讀是吸收他人建立好的觀點,去了解、去開拓眼界,開始閱讀之後會發現讀著讀著可能書裡的某一段話就碰觸到內心了,會讓我連結到過去的某一個場景、某一個時刻,想著「啊,那時的我要是有這樣的想法那就太好了!」對我來說這是思考不斷優化的過程,去訓練自己每一件事不只是只有一個解決方案,在每個時刻都可以再稍微停看聽想,我有的經驗很好,但不一定是對的,去琢磨、去挑戰每一個時刻的自己,或許每一次都會有不一樣的答案。

  • 如何做年終報告-思維模式的建立
  • 媽媽日記-新北土城托嬰中心參觀筆記
  • 2023年回顧,我獲得很多重新開始的一年
  • 「讀書筆記」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
  • 生活與工作都需要的-總結與回顧好處?

關於書寫

接著我試著開始書寫,最主要是想要把過去幾個人生必經里程碑時刻記錄下來,我的婚禮、婚紗、籌備等等的紀錄我都好想好好整理,讓這一切回憶都被記著。所以我開始書寫,從備婚日記開始整理記憶、整理內心。接著把閱讀的筆記試著也整理,好好地理解書的內容,並且記起來,練習寫字的方式,練習整理資訊。把心裡想的方法試著寫出來,書寫其實是一個不斷在輸入輸出的過程,寫到一個階段的時候,有一種被掏空的感覺,好像我的所有的被掏出來了,這個時候就會覺得自己所知的不夠多,開始減緩書寫的速度,持續輸入,內化後等待下次輸出的自己。

我的備婚日記系列:https://twliu.com/category/wedding/

最大的改變也是我開始了一份新的工作,接觸了更大、更難的挑戰,有溝通上、產出上,都是對我來說都是高等級,還好有團隊,有一起奮鬥的夥伴,讓我每次遇到困難的時候都不會是一個人面對。這半年來經過不同試煉修煉後,只能期待自己不段的成長茁壯,只要在目標線上,所有的困難我都不害怕。

也還好有在暫停的時間內找到人生除了工作以外的目標,試著讓自己茁壯,由內到外的,試著讓自己堅持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慢慢的從各種想做的事情上獲得成就感,然後繼續持續下去。

可能生活沒辦法一時之間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但是在每個決定點的時候,都讓自己放慢,好好思考,好好決定,慢慢的、慢慢的往自己想要前進的方向前進,我們不著急:)

2021 年 12 月 31 日 0 comment
2 FacebookEmail
生活分享

「生活分享」在疫情來襲之後,改變我的生活的三件事

by rice0315 2021 年 8 月 29 日

從2020年疫情開始以來,台灣就像是在平行時空一樣的幸福生活著,我也很幸運的在這樣的時間還可以辦完我的婚禮。只是可能大家都沒有想到的是2021年的5月疫情會在台灣爆發,以每天幾百例的確診人數上升,緊急提升警戒程度到三級,而這樣的情況也瞬間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回想在4月的時候我們還可以去唱歌、跟朋友聚會、返鄉看看爸媽,這些對於我們來說視為理所當然的事情,突然都變得很奢侈了。開始提倡非必要不出門,飲食只能外帶不能內用,工作也都開始居家辦公,也不能聚會,盡我們可能地避免人與人的接觸,盡可能的斷開疫情的傳播鏈,而我們則開始了一段前所未有的生活體驗。

這篇文章寫在台灣疫情得以控制,降至二級警戒時,回想起這段時間我的生活被改變的三件事

時間變多了,尤其是與同住家人相處的時間

我與先生是北漂的孩子,是在台北租屋的無殼一族,而我先生就是我在台北的家人。回想起交往到結婚的這10年以來,從來沒有像是這段時間24hrs相處在一起,我們開始在自己的工作與想要的生活、與彼此的生活之中找到平衡,也開始更體諒對方工作與生活的狀態。因為在家工作的關係,比起以往的我們,也會聊到更多平常工作的狀態,或是有什麼新鮮好玩的事情,總是第一個跟對方分享。在這麼長時間的相處之下,其實不理解與吵架的頻率反而變得更少了,因為我們更懂的如何互相包容、互相配合。

可能有人看到這裡會覺得,你們本來在一起這麼久,相處這麼長一段時間應該就不會有問題呀!事實上我覺得一半一半,因為我與先生的作息可以說是天壤之別,我一定要吃早餐、他一定要睡午覺,我喜歡早睡、他喜歡熬夜,我喜歡看書閱讀、他喜歡打電動看運動比賽,我喜歡到處都整整齊齊的、他習慣東西找得到就好。

是不是真的很不一樣!如果把這樣的兩個人關在一起肯定會吵架吧!但我們卻磨合出一套最適合我們兩人居家辦公的生活方式,到目前也一直持續著。

我與我的貓貓們

開始自己動手下廚,練習廚藝

下廚一直都是我們不排斥的事情,但是礙於時間、或是生活周遭太方便,下廚從來都不是我們的第一個選項。但疫情開始之後,開啟了我們的自煮人生(哈哈哈哈)

從把食物弄熟,到把食物煮的好吃,以及以固定頻率去全聯採買,這樣的生活我真的從來沒想過!一開始會覺得怎麼採買這麼貴!每次都是千元起跳,但經過了幾個禮拜以後發現,其實沒有比較貴耶!於是就這樣自煮了兩個多月,每每煮飯的時候都是我們兩個的閒聊時光,一個切菜、一個煮菜,然後輪流收拾輪流洗碗,一起討論怎麼樣可以讓料理更好吃,也確實一次又一次的突破了自己的自煮極限!已經到了可以完全掌控三餐的能力了!居家辦公的時間結束後,時間會因為通勤、加班而減少很多,感覺會很懷念這段自煮生活!

第三個改變是開始輸出想法

這段時間也是見到的人最少的一段時間,因為非必要不出門,以及禁止多人的聚會的關係,少了很多可以跟朋友碰面講話的時間,所以就開啟了我的文字之旅哈哈哈,我一直以來都是很喜歡寫字的,總覺得腦中有好多想法好想要表達出來,以前的我會寫寫日記,或是發篇貼文。而也因為這段時間有很多多出來的時間,除了可以寫寫平常的想法以外,也學習了很多課程和書籍,也當作練習的開始把書籍跟課程的心得寫出來,甚至還玩了一個blog出來!

現在回想起來會覺得有開始輸出想法真的是太好了,訓練自己整理與邏輯,試著把片段的資訊彙整,並且傳遞給更多人。

開始寫作練習的文章:

  • 如何做年終報告-思維模式的建立
  • 媽媽日記-新北土城托嬰中心參觀筆記
  • 2023年回顧,我獲得很多重新開始的一年
  • 「讀書筆記」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
  • 生活與工作都需要的-總結與回顧好處?

很慶幸現在疫情得以控制,讓生活漸漸趨於穩定。也很幸運的身邊的人都身體健康平安,讓我們可以幸福的記錄這些事情:)

2021 年 8 月 29 日 0 comment
0 FacebookEmail
生活分享

「生活分享」如何知道自己要開始做什麼?認識自己的心法

by rice0315 2021 年 8 月 2 日

當我開始寫「生活分享」如何開始一件事情?讓自己行動力變高的心法 這篇文章時,前面的假設就是你已經有一些事準備好要去做了,我想要讓你練習的事讓開始變簡單。
但這又喚醒我另一個想法,那不知道該做什麼的人呢?是否永遠都無法開始了?,所以有了想要寫這篇文章的想法,但這內容有點不容易,我想了很久,試著整理出來看看。

是否會有突然多出的時間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或者有一堆想做的事情,不知道該從何下手的時候?

所有問題的答案,都回歸到「你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現在的我們太容易地取得很多資訊,手機打開就可以透過各種社群得到各種人的內容,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好像變得很短,但也常常會去羨慕、或是會想要和別人一樣。這些都沒有不好,適當的羨慕或是想要和別人一樣是燃起你的動力之一,但相對的就會花比較少的時間去檢視自己的內心,這些真的都是你想要的嗎?

我記得我2017年在第一份工作到第二份工作轉換的時候,我有很長的一段時間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我某天拿起了白紙跟筆,開始把有關於我的通通寫下來,不停的問自己:「為什麼我要這麼做」例如:我大學為什麼要念商業設計、我畢業之後為什麼做這份工作、我為什麼要離職、我是怎麼樣的人等等的,洋洋灑灑的寫滿了大約3張A4,我把自己問透徹了,這是我第一次深入的了解自己。這個方法很有用,我推薦每個人都可以試試看,或許會得到你一直都沒有想過的答案。

透過了這段時間認識自己,我了解到自己:真的太喜歡規劃、整理了,太喜歡幫人解決問題、太喜歡把每一件事安排的好好的,然後看著他們實現,這些過程我都獲得了好多成就感,所以我往專案管理的領域前進。

在我第二份工作面試到最後一關,公司的老闆基於他的好奇問了我一個問題:「你怎麼能這麼肯定,你要做的就是這個?」我肯定到我的眼睛有光芒,而他看到了。即便我是一個沒有相關經驗的人,他還是願意讓我與他們合作,到現在還是很感謝。

因為這個經驗,我隔一段時間都會再問問自己,我想要的是什麼?確實,也因為人會長大,會經歷更多事情,每一段時期我們想要的都不一定一樣。

回歸到「我不知道我要開始做什麼」這個問題

想要給大家的想法是:先往內找。如果有這樣的想法,可能、可能你還可以再多認識自己一點,想想你喜歡做什麼、你擅長做什麼、你現在在做的有沒有是得心應手的事,可以怎麼在發揮,發揮自己的長處。

我也會做的事情是:看書。我會透過書本去了解大家遇到問題的時候,是用什麼樣的方式思考與面對,進而調整自己看看是否有符合自己的方式。

或者,也推薦給你一門我上過的課程,「課程心得」HAHOW-擺脫職涯卡關!聚焦你的職場絕對優勢 ,這堂課的標題雖然是說在職場上的優勢,但我實際上完課後,我覺得這個也很適合在日常生活探索自己。

那「有一堆想做的事情,不知道該從何下手的時候」呢?

先把所有想做的事情通通列出來整理一下吧!可視化是很重要的,就像是當你空閒時,你腦中可能想著要做很多事,但眼前就有電視遙控器,伸手拿遙控器打開永遠都是最快的。

接下來可以從幾個面向下去思考:

  • 你現在有多少時間可以運用?
  • 這些事情的重要程度、緊急程度?
  • 這些事情個別所需要的時間大約要多少?

如果你有空出來的一個晚上,適合開始規劃新的計劃,就可以挑選這個項目去做。如果只有空閑的20分鐘,可能可以整理一下手機相簿,等等的。

最重的問題還是「你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在 「讀書心得」也許你該跟未來學家談談 讀書心得裡,可以參考的是未來其實沒有離我們很遙遠,我們現在的每一個選擇,都會成就我們的未來。

練習去計劃,去有意識的開始每一個瞬間,希望你喜歡我的分享。

2021 年 8 月 2 日 0 comment
0 FacebookEmail
生活分享

「生活分享」如何持續一件事?讓自己堅持住的心法

by rice0315 2021 年 6 月 28 日

好的,上一篇我們說的是:如何開始一件事情,今天想要與大家分享的是,如何堅持下去?其實堅持真的是一個很難的課題,我自己到現在還在學習,也整理了一些自己堅持的能量來源分享給大家。

要怎麼讓自己持續下去?分享我的作法給大家參考

1. 為自己創造回饋

《原子習慣》書裡有提到,好的習慣通常是沒有立即的回饋,我們沒有得到立即的滿足,所以某種程度上要持續是相對困難的,例如我們今天運動,明天不會立刻變很壯。我們今天讀英文,明天不一定會立刻變流利。這些無法及時地得到滿足的事情通常會有點困難堅持下去。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自己「創造即時回饋」,創造是指當你完成一件你想要堅持的事情之後,給自己一個獎勵回饋。可能是在待辦事項中劃掉一件事,可能是寫在日記裡,建立自己的追蹤日記會對持續這件事很有幫助。

2.給自己設定小挑戰(讓事情不無聊)

當我們每天持續做一件一樣的事情時,我們的系統會習慣它、接近類似自動化的程度,目的是讓我們花更少心力在生活上,所以當我們持續做一件事時,通常是會面臨到無聊的、或是無意識的練習,這兩種都是很有可能會讓自己無法持續或是進步的狀態。

這裡也建議大家可以替自己設定小小的挑戰,小挑戰的目的在於讓你可以更專注、更有效率進行這件事情,進而產生幸福感、甚至忘記時間的流動。推薦大家可以閱讀《心流》這本書籍,讓自己進入心流狀態,是一個非常好讓自己持續一件事情的動力。也別忘了在小挑戰後給自己一些獎勵或回饋,讓自己更滿足!

3.作時間紀錄表

時間紀錄是一個在任何時候都很有用的時間管理工具,但我的做法是不會去明確列出每日幾點幾分做什麼,但我會去追蹤每天做的事情,讓自己是有意識地在過每一天,所以當如果你有想持續的事情,用這樣的紀錄與追蹤可以看看自己維持的狀態,是一個很好的檢視與持續的動力!

4.分享給身邊的人

有時候我們不得不說,別人的監督比我們自己來的更有效!我時常會在社群上分享今天做的事情,除了可以保有紀錄的功用以外,在社群分享也會得到很多朋友的回饋,像是「如何調整會更好」、或是「我也正在為這件事努力!」等等的,更意想不到的是,當你收到朋友與你說:因為自己的關係他也開始了一件許久未動的事情,這種可以啟發他人的能量,更是可以帶給自己滿滿的動力!

我很相信一句話是:「你的世界就是你專注於什麼的結果。」-《深度工作力》,所以當我想要我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子的時候,就是我選擇堅持什麼事情。這句話也送給大家,希望大家可以找到自己想要專注的事、並且持續下去!

謝謝你的閱讀!

推薦你閱讀我的讀書心得:「讀書心得」刻意練習:原創者全面解析,比天賦更關鍵的學習法

2021 年 6 月 28 日 0 comment
2 FacebookEmail
生活分享

「生活分享」如何開始一件事情?讓自己行動力變高的心法

by rice0315 2021 年 6 月 22 日

開始寫文章的這一段時間,最常被人說的就是「非常自律」「行動力超高!」「完美的執行能力!」好的,再說下去你可能就不想看了,但我想說的是我得到了很多人的讚嘆,包含很多覺得自己做不到這種程度的執行能力。

這讓我開始思考,我每開始一件事的動力來源是什麼,可能最大的成因是歸功於我看了一本書《原子習慣》,整理書內影響我的地方與我實際的作法分享給大家,讓大家一起開始自己內心最想做的事情吧!

要怎麼讓自己動起來?

最能驅使我動起來的一句話就是「無論你的年紀有多大,今天就是你最年輕的一天。」這句話是在《你的努力要配得上你的野心》書本中提到的,也是我最近的動力之一。自從我讀到這句話之後,我很有意識的理解到現在的我就是最年輕的我,所以我想做什麼、我要做什麼,都是要在趁「現在」去做,讓我在最年輕的時候開始這一切。

常常很多人的想法會是「要是我幾年前就開始….我現在就…」,但過去的事是不能改變的對吧,或者可以換一個想法是「我現在開始….」

另外驅使我開始的動力是《原子習慣》內提到「造就成功的,是日常習慣,而不是千載難逢的轉變。」原子習慣這本書很推薦大家閱讀。這本書帶給我最大的收穫就是理解習慣的影響力。我們每天日常堆疊的,其實就是達成我們想要成為什麼樣人。

實際上我可以怎麼做?

1. 讓提示顯而易見:《原子習慣》內提到的習慣形成的四個步驟:提示、渴望、回應、獎賞。延伸要讓行為改變的四個原則就是:讓提示顯而易見、讓習慣有吸引力、讓行動輕而易舉、讓獎賞令人滿足。

開始一個新的習慣最好的做法:寫出「我會於〔時間〕在〔地點〕進行〔行為〕。」是不是覺得很容易,舉例:我會於每天早上10點在書房開始閱讀書籍30分鐘。常常我們會以為我們缺少的是動力,但其實我們缺少的是像是上面一樣的明確指令。

有了明確的指令之後,也很常會覺得這個指令好像跟「現在的我」的關聯少了一點,這時候可以嘗試「習慣堆疊」,做完「目前的習慣」之後我會執行「新的習慣」。將你目前的習慣與你想要開始的新的習慣做堆疊,讓你的習慣提示更顯而易見。練習看看,這時候我會說:當我每天拿起衣服準備洗澡,我會運動十分鐘。這樣讓你想要開始的事情更能融入你的生活之中。

2. 改變你的環境:視覺是影響我們感覺能力中最強的,想要讓你想開始的事情成為你的生活的一部分,就讓提示成為環境的一部分。環境對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想到小時候的我,準備好要認真看書時前都會把桌子收拾一番,作為我看書前的儀式,並且為自己創造環境。也分享一個最近的例子,我最近開始每兩天運動一次,為了要開始這件事情,我讓瑜珈墊放在更容易被拿取/看到的地方,當我想要在沙發上坐著休息時,我會看到瑜珈墊,就會讓我提高運動的動力。

3. 遵循兩分鐘原則:雖然有了明確的指令、我們也把環境都佈置好了,但身體卻會不聽使喚,當我心裡想著該做這件事時,我的身體卻開始移動到沙發躺下,我也常常發生哈哈哈哈。這時候的狀態是,我們要怎麼樣讓想要開始的事更容易發生。推薦給你「兩分鐘原則」,會造成上述的原因就是因為我們會讓習慣決定我們的決定性瞬間,當我想開始一件事時,這個決定的瞬間我會被習慣推移,所以我們要做的事就是:讓習慣變得容易開始,每一個習慣都可以縮減成兩分鐘的版本。

以我自身的經驗,我開始看書的習慣,我一開始只是想要拿起書來翻兩頁。只要開頭變簡單,就不會覺得是一個挑戰。而我開始寫文章也是,一開始先把喜歡的句子寫在筆記本上。

最後,當我們成功開始了,會覺得自己真的很棒!要持續下去的話,記得給自己一些獎賞。讓自己感到滿足,對這件事有好的印象!

關於獎賞-我用很簡單很簡單的方法

1. 當我開始、完成一件事時,我會分享到我的限時動態。即使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身邊的人會給予你鼓勵與稱讚,這個是獎賞的其中一種。

2. 我還會用一個Trello,紀錄我想做的事以及我做完的事看著自己做完的事在累積也會是說不出的成就感!

3.最簡單最簡單,我拿了一個月曆,當我今天有做到這件事,就會畫一個大XX,這種視覺化並且可以追蹤的,就是很好的獎賞。

謝謝你閱讀到這裡,也很推薦大家可以看看《原子習慣》這本書,是讓我們認識習慣的一本好書!希望這篇文章是可以幫助你開始你想要做的事情!如果有任何心得都是可以與我分享喔!

其他文章

  • 如何做年終報告-思維模式的建立
  • 媽媽日記-新北土城托嬰中心參觀筆記
  • 2023年回顧,我獲得很多重新開始的一年
  • 「讀書筆記」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
  • 生活與工作都需要的-總結與回顧好處?
2021 年 6 月 22 日 0 comment
0 FacebookEmail
生活分享

「生活練習」找到在家工作的節奏,WFH的五個溝通方法

by rice0315 2021 年 6 月 14 日

這次想要分享一點平常沒有分享過的主題,是一些平常生活的觀察,練習把看法寫下來跟大家分享。

台灣的疫情在這短短的一兩週內變得嚴峻,我們的生活型態也跟著需要調整,許多的公司開始實施Work From Home(WFH)的措施,讓員工可以更安心的上班,也希望可以減緩疫情。

但在家工作有些意想不到的困難…

大部分的人聽到可以在家工作都超開心,因為畢竟還是擁有自己的空間多點啊~但實際實施了一陣子後也漸漸的觀察到有遇到一些困難,例如:

  1. 習慣見面溝通的事項改為線上,溝通品質下降。
  2. 文字訊息在表達想法上少了肢體與表情的輔助,顯得難度更高。
  3. 上班下班的時間難區分,反而在家工作還花了更長時間。
  4. 訊息滿天飛,更難區分專注於個人事項的時間。
  5. 更難確認夥伴的工作進度與狀態是否符合自己的預期。

可能會遇到上面敘述的困難的團隊,一起遠端辦公的機會是比較少的,思考後提供幾個幫助溝通的方法

在家工作調整自己與團隊溝通的方式

  1. 建立每日to do並且共享:與團隊每日早上花一點時間輪流說明今日要完成的todo、需要誰的協助什麼項目,並且可視化的共享給你的夥伴,讓你的夥伴清楚知道任務、跟誰有關。
  2. 對焦每一個任務的優先序:A夥伴今天可能需要BCD夥伴協助完成3個任務,B夥伴可能需要CDE夥伴協助…等等的,這樣的情況可能很常發生,所以在溝通任務的時候,練習把任務做一個優先序的安排,緊急且重要、緊急但不重要、不緊急但重要、不緊急且不重要。且,明確溝通deadline,預防對任務的優先序的期待落差。
  3. 練習溝通方法:在溝通的時候需要有條理清楚表達目的,試著客觀地描述事實,清楚表達你的感受和需求,最後是提出具體可行動的請求。例如:我今天收到客戶的一封信件,信件的內容是請我們協助XXXXX,內容我初步的判斷是有難度的,因為XXXXXXX,但我比較不確定是否可以完成以及有沒有可能有困難,想要請你協助查看信件,並確認可行性與難易度讓我了解,我會去與客戶溝通。 延伸閱讀:「我想跟你好好說話」讀書心得
  4. 找到上下班模式的開關:因為是在家工作,很容易把上班跟下班的狀態搞混,容易造成兩種狀況:上班很難專心或下班很難停止處理公事,這個時候就需要給自己一點「儀式感」,舉例:更衣吃早餐後代表:我開始上班,打卡闔上電腦或者開始運動的時候:代表我已經下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開關,讓自己適時斷電。
  5. 找到下班時間的另一個自己:平常的我們花比較多時間在通勤,或者加班到一定時間時吃個晚餐搭個車回家就差不多該洗洗睡了,平日的我們可能很少自己的時間,所以當在家上班時,會有一種時間變多了!的感覺,但當時間變多,做的事還是一樣的時候,容易變得「那乾脆來工作吧」的錯覺。所以可以練習把自己想要做的事是整理出來,也練習把只有工作的自己抽離出來吧!

很希望疫情趕快過去,讓台灣可以回到平穩的生活,但在對抗疫情的同時工作還是要做,讓在家工作的我們練習看看以上的幾種方法吧!希望對你有幫助~

謝謝你的閱讀,如果有什麼想要與我分享的,都可以寄信到我的信箱喔:)

2021 年 6 月 14 日 0 comment
0 FacebookEmail
  • 1
  • 2

About Me

About Me

Hi 我是Ting Wei

右手負責軟體產品專案,左手經營手繪插畫的產品經理。 專案管理是專長、閱讀是興趣、分享正在練習中:)

Categories

  • 備婚日記 (6)
  • 媽媽日記 (3)
  • 生活分享 (18)
  • 自我學習 (19)
  • 課程心得 (5)
  • 閱讀筆記 (14)
  • 首頁
  • 備婚日記
  • 媽媽日記
  • 閱讀筆記
  • 課程心得
  • 生活分享

2021designops 2021年 2022年度 designops Gantt chart get things done GTD hahow retro scrum Wedding Decoration 備婚日記 刻意練習 喜帖設計 壓力 大人學 婚戒 婚禮籌備 媽媽日記 客製化婚戒 寫給自己 對戒 工作系列 年度回顧 懶惰天才 懷孕 我不夠好 我可能錯了 手工婚戒 搞定 深度工作力 溝通的方法 甘特圖 生產紀錄 產品經理 脫不花 自助婚紗 自我練習 設計營運 認識自己 課程心得 讀書心得 軟體產品 閱讀分享 閱讀心得

  • Facebook
  • Instagram
  • Linkedin
  • Email

@2021 -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ed and Developed by TingWei


Back To Top
Tingwei|啟發你的生活
  • 首頁
  • 備婚日記
  • 媽媽日記
  • 閱讀筆記
  • 課程心得
  • 生活分享